(全方面已更新(今日.中国新闻网)妈妈的朋友0
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妈妈的朋友0》✒“这个问题太重要了,要呼吁!解决它不是个别区域或部门的事情,需要国家、省、地州市全方位关注和落实。”全国政协委员何春态度明确。
毋庸讳言,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性话语和学术性话语同时存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分离。在现实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思想性话语偏向对时代发展问题的探讨和阐释,但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和其他学科的经典著作解读可能并不太深入。在偏重学术性研究的学者看来,这种思想性研究和话语属于宏大叙事,空谈问题和主义,没有学术分量。而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者往往偏重于对马克思恩格斯某一特定时期文本的解读,或者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某一个概念的定性定量研究,这种实证性的研究方式,当然有其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但因为其问题域的相对狭窄以及政治导向和实践价值的弱化,也容易被注重思想性的研究者认为是“雕虫小技”,甚至认为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流意识形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党性原则,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凸显了实现人民幸福的目的和归宿。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不讲马克思主义”,也不完全成立。因为虽然世界上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执政者不讲马克思主义,甚至镇压马克思主义者,但不等于这些国家广大人民群众不讲马克思主义。不要忘记,马克思主义恰恰产生在19世纪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所指导的世界性工人运动及其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抗争(顺便说一句,最近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人罢工和“新社会运动”,还在不断发生),也不会有今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实行的各种福利制度。事实上,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是巨大的,正是它成为改造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动力。,用改革的办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一是扎实有效去产能。要知难而进、拓展范围,进一步压减钢铁和煤炭产能,淘汰、停建、缓建落后煤电产能,同时切实解决好人和债的问题,妥善安置下岗分流职工,处理好企业债务问题。二是因城施策去库存。分类调控、因地制宜,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处理好去库存与稳房价的关系。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把去库存与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更好结合起来。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三是积极稳妥去杠杆。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在增量上,加强对企业债务融资增长的合理约束,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在存量上,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推进资产证券化。同时,防止地方政府变相举债和个人住房贷款在短期内过快增长。四是多措并举降成本。在减税方面,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扩大小微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在降费方面,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减少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性收费,继续降低“五险一金”有关缴费比例,降低用能和物流成本等,让企业固本培元。五是精准加力补短板。结合实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切实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薄弱环节。当务之急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议上发表了《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的讲话,后来这个讲话经过整理和若干修改、补充,被正式定名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60年前,中国正处在国家治理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时期,《正处》所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对于今天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2·13”重要讲话精神,应当以我们党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联系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的反“四风”、反腐败斗争实际,联系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握好同旗帜鲜明讲政治紧密相关的六个关系。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胸怀大局,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制胜之道。改革触动灵魂,更触动利益。如果只想个人后路,不想军队出路;只想做加法,不想做减法;只想“搭顺风车”,不想“动奶酪”,改革必然寸步难行。邓小平曾经指出:“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只有以大局利益、长远利益为重,自觉在大局下定位、思考、行动,才能读懂改革、吃透改革,以实际行动拥护改革、支持改革。,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赣州的明经华代表带来了百岁老红军王承登写给总书记的一封信。王承登在信中说,希望国家加大对赣南茶油等扶贫产业的支持,希望总书记到赣南走一走看一看。
【編輯:Amis】
相关新闻
- 向人民报告:物价温和可控 2023-03-21 09:44
- 混合所有制经济应打破五种界限 2023-03-21 10:30
- 新一轮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及建议 2023-03-21 10:29
- 经济不会重演“花钱买速度” 2023-03-21 09:44
-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2023-03-21 10:07
相关新发布
- 马志刚:更加重视改革的协同性 2023-03-21 10:29
- 土地确权: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启动 2023-03-21 09:35
- 郑永年:三中全会回答了怎样的经济问题 2023-03-21 09:50
- “中国养活中国”的粮食安全新战略 2023-03-21 09:56
- 林毅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三个误区 2023-03-21 10:19